博物館場景照明如何打造——溧陽市博物館紀實

        溧陽市博物館位于江蘇溧陽市燕山新區燕湖公園,其建筑外形借鑒古代傳說中東漢著名文學家、音樂家蔡邕親手制作的焦尾琴造型,貼近自然的音律、人與建筑的互動、文化與生活場景的融合在此得到充分展現。博物館總用地面積11786㎡,總建筑面積 18318㎡,整體裝飾面積超過12000㎡,其中展廳布展面積超過6000㎡。
   
       溧陽博物館設計與布展工作從2018年1月開始,至4月10日正式竣工,整體工期不足3個月,整個裝修與布展面臨面積大、工期緊、要求高的特征。同時由于建筑形式特殊,內部展陳受到較多制約,給展陳燈光設計、定位和施工帶來很大挑戰。
        趕時、趕質、趕工。面對艱巨任務,三可變焦派出了具有豐富經驗的博物館照明專業燈光團隊。團隊人員中有高級燈光設計師,有擁有5年以上大型博物館燈光項目經驗的安裝調光人員。憑借著三可變焦強大的設計力和精干高效的團隊力,以及現場各方的通力配合,邊設計、邊討論、邊匯報、邊施工,精確銜接、有條不紊,不分晝夜奮戰于工地,準時圓滿地完成了燈光項目,順利通過了建設方的驗收,得到各方一致好評和贊賞,充分展現了三可變焦大型項目的整體實力。

        溧陽博物館的展陳以場景復原和多媒體視投為主。因此,場景燈光是重中之中,其效果是整個博物館燈光成敗的關鍵。場景的設計與施工由國內知名專家王萬榮老師團隊負責,其方案中對于燈光提出了高標準要求。
        為此,三可變焦在對總體方案進行深入研究吃透設計理念和內在精神的基礎上,精心策劃,大思維周密布局,高品位光色格調,上檔次精致配燈,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圖:場景緊張搭建施工(源于:紅色源藝術機構)

一:場景需要“真”與“透”的立體燈光效果,追求場景的清晰感與真實感。
        場景燈光區別于平面展示燈光,平面展示燈光追求的是均勻度,使用的柔化或者霧化的燈光效果。場景燈光追求的是立體感,逼真性和真實性,其所要求的是表現場景人物的“真”與“透”。

圖:“真與透”的燈光效果
        三可變焦應用特有的準直變焦光學技術所實現的“清透”與“厚重”的燈光效果,在溧陽博物館場景區域得到了充分體現,觀眾在場景鑒賞中的視覺感受倍感清晰和真實。
        二:場景主題中心突出:場景燈光的塑造不僅僅是純粹的打亮和重點照明,如何用燈光渲染出場景所表達的主題尤為重要。


場景:孟郊《游子吟》
        溧陽博物館孟郊《游子吟》場景以星空燈光、人物重點燈光、屋檐部分燈光相結合,將繁密星空下織線的慈母與將要遠行的游子即將離別時的深篤之情給予了充分的表達,千叮嚀萬囑咐盡在靜靜針線間。燈光將光輝母愛的主題給予了淋漓盡致的呈現。
        三:景與景、人與景之間呼應融合。場景燈光的藝術處理,要平衡立體與陰影,遠景與近景,真景與假景之間的燈光關系,使得立體場景與輔助場景自然地融為一體。


場景:先民活動場景
        在溧陽博物館先民活動場景中,人物活動為主要表現部分,我們憑借優質的光源品質、精準的調光燈具及精確的打光方案,對近景、真景和人物陰影等進行了巧妙的應用處理,將整個場景的藝術感和真實感給予了充分表達。同時,通過燈光將彩繪遠景與近景、真景與借景進行有機的融合,將先民日落而息、牛羊歸圈的真實活動場景得以栩栩如生的呈現。
                                  四:運用多媒體將技術與藝術高度結合,打造自然景觀的真實自然感。
        場景與多媒體以及燈光的結合,將戲劇化的效果,以及真實性與完整的表達出來,是場景燈光重中之中。對于這些展示選項進行有機結合的方法和技巧,許多設計者都有自己的創意和解釋。三可變焦憑借燈光感質的創新理念,依靠自有的“清透”與“厚重”的創新燈具,實現了與多媒體燈光的有效融合,將溧陽博物館自然景觀的真實自然感進行了真切打造,令觀眾倍感身臨其境,猶如置身真實的自然景觀之中。


圖:360度環幕廳自然景觀場景

圖:自然景觀場景局部

圖:中華曙猿廳自然景觀場景
        溧陽博物館場景多,場面大,是博物館各種場景元素的大組合。除2000平方米的自然和古建場景外,還有25米長的微縮古街場景以及50尊圓雕及蠟像。

圖:微縮古街場景

圖:人物雕塑場景
       這些雕塑作品與復原場景一樣真切自然,栩栩如生。它們凝聚了王萬榮老師藝術團隊與三可變焦燈光團隊傾心創作、通力合作的心血和汗水。

2018/10/8 17:14:01